林小满蹲在村口的老槐树下,指尖摩挲着粗糙的树皮。晨雾还未散尽,田埂上的泥土泛着淡金,像谁不小心打翻了颜料罐,把阳光揉碎了洒在上面。她记得十年前离开时,这里的泥土还是深褐色的,带着雨后特有的腥气,怎么如今变成了这般模样?
“小满回来啦?”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张爷爷拄着竹杖慢慢踱过来,银白的胡须沾着晨露,“看这土,是不是比以前亮堂?”
小满起身扶住老人,目光落在他的布鞋上——鞋尖沾着几点泥,竟也泛着浅金。“张爷爷,这土……咋回事?”
张爷爷笑着指向村后的老井:“你忘啦?你奶活着时总念叨,咱村的土里有‘活黄金’。那年干旱,井水快干了,你太爷爷带着人挖井,挖到三丈深时,见着了金灿灿的矿石。可你太爷爷没动它,反而把矿石磨成粉,撒进田里。他说:‘这金子不是给咱发财的,是给土地补元气的。’后来啊,庄稼长得比往年好十倍,土也就慢慢染成了金色。”
小满跟着张爷爷走到老井边,井沿的青石板爬满了常春藤,井底的水面浮着几片金箔似的落叶。她伸手摸了摸井壁,触感温润,像握着一团会呼吸的阳光。“可现在……”她犹豫着开口,“村里年轻人想搞旅游,说要挖‘黄金’,建度假村。”
张爷爷叹了口气,指节敲了敲井沿:“你太爷爷临终前说过,这金子是土地的心跳。要是挖断了,土就死了,咱们也成了无根的草。”
当晚,小满躺在儿时的木床上,听着窗外的虫鸣。月光透过窗棂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恍惚间,她看见奶奶坐在床头,手里攥着一把金黄的麦粒:“小满啊,金子能买房子,买车子,可买不来土地的脾气。你得记住,咱村的金,是地里长的,是汗里熬的,是心里揣着的。”
第二天清晨,小满召集村民开会。她拿出手机,播放了一段视频:镜头里,城里来的游客正弯腰采摘 golden corn(金色玉米),孩子们追着蝴蝶跑过金色的麦田,老人们坐在槐树下剥毛豆,笑声像一串铃铛。视频最后,一行字浮现:“黄金村的金,是看得见的希望,摸得到的温度。”
“我们不能卖土地,”小满声音哽咽,“可我们可以把金色的土地变成大家的金山。搞生态农场,种有机蔬菜;开农家乐,让城里人来体验农耕;甚至可以做文创产品,把咱村的土做成肥料包,让更多人尝到‘金色丰收’的味道。”
三个月后,黄金村的门口挂起了新牌子——“金色田园生态农场”。田埂上,小满戴着草帽,教游客播种;老井边,张爷爷给孩子们讲“活黄金”的故事;村头的作坊里,工人们正在包装印着麦穗图案的肥料包。每当夕阳西下,金色的田野便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,他们追逐着萤火虫,笑声惊飞了归巢的鸟群。
小满站在田埂上,望着远处的山峦。风里飘来玉米的香气,混着泥土的芬芳。她忽然明白,所谓的“黄金”,从来都不是地下的矿石,而是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希望,是祖辈们用汗水浇灌的信仰,是每一个村民心中不灭的光。而此刻,这光正穿过岁月的长河,照亮了黄金村的新生。
(全文约750字)
版权说明:如非注明,本站文章均为 GA黄金甲·官方网站(中国) 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。
请在这里放置你的在线分享代码